关于风格与辨认的乱弹



我是谁?这不是个问题,但也很是个问题。为什么总是认为,14岁开始抽烟,15岁开始逃课,看AV,谈恋爱,和老师争吵的人或许是个问题少年;电影里的、书里的变态杀手要么木讷呆滞,要么充满了让你忽视的细节,比如眼睛,比如鼻子,比如嘴巴,等等;穿着拖鞋,留着长头发,带着大大的黑框眼镜的人一定是搞广告的,或者是从是前卫工作的;满头白发,有点神经质的,微微躬着背的很有可能是大学的人文教授或者是一声郁郁不得志的老会计师?

人说眼睛会骗人。其实我们的眼睛从来不会欺骗我们。心理学家说人们总是留意那些自己愿意留意的东西。所以我们很容易产生以上的思维定势,看到一个人就仔仔细细的打量,直到自己有了判断——自认为准确的判断。所以我们是愚昧的。《空中监狱》里面那个戴着眼镜的杀手,谁看到了那个玩具的第一反应都会认为他必定杀了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事实从事出人意料的美好而又骨子里的残酷;《食神》里,要是从未认识过莫文蔚这个女明星的人,谁又会想到他有可能性感无比的演唱会?《少儿不宜》或者是《双面佳人》也许隐隐会有暗示,但是女主人公的转型,难道不是已经通过主题的暗示深深根植于我们的脑海,但我们还是不由自主的幻想她们穿上晚礼服,摘掉眼镜,披下长发的模样?……

不少伟大的精神分析师都告诉我们,人都有本能的窥私欲望,於弗洛伊德传诵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伊莱克拉特情结一样,都是本能的受压抑的欲望。可是矛盾的,认为自以为是的总是从蓬乱的头发,整洁的领带,性感的长裙抑或是邋遢的皮鞋来判定人的一切。也许洞察力不够,我们只能看到这些,但我想,即使有《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的本事,人们也总是在自欺欺人。
从此延展开去,很悲哀的想,我们是否在对着镜子的时候,也在充满怀疑的想,镜子里的那个混蛋是谁?怎会如此道貌岸然衣冠楚楚或是龌龊下贱愚昧不堪?

还是要提一提《我的名字叫红》,最近我从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多启发。它一再提到了画家的风格、签名乃至最终依靠他抓到了可恶的谋杀者。在这本终篇充斥着哲学思考的书中,我们如何看到我们的动机以及我们流露出来的表现?是掩饰还是故意的张扬以至于避免欲盖弥彰?电影导演和编剧们总是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陷阱来制造出乎意料的结局、人物和情节。但是终归难免不落窠臼,总是能够让人在经验中进行中中的猜测或是演绎推理,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为什么美国的校园电影总是要有一个或是一群制造奇迹的家伙,一个成功转型或者大彻大悟的主人公?《非常嫌疑犯》可能非常的成功,它几乎骗过了所有的人,他我在最后还是看到了风格的影子和充满意味的故弄玄虚。

我是谁?我想未开化的或是未形成完整思维意识的人根本不会过多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一旦我们长大,一旦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想法和自备特色的形态,我们还能够“认”得出自己吗?弗洛伊德用他的精神分析学解释了众多人的疑惑,也深刻的迷惑了更多的人。想想《夜色》中的布鲁斯威利斯或者《88分钟》中的阿尔帕西诺,这两个伟大的精神分析大师难道不为自己的精神分析所困扰,难道他们就可以摆脱自己的阴影,而更好的区别於其它人过着精神上自由奔放的生活?

伟大的哲学家写出伟大的著作,但是产生伟大精神的背后,也必然产生类同的迷惑、压抑甚至是病态。尼采和叔本华,显而易见的伟大,显而易见的不正常。
我是谁?那个坐在电脑前面打字的家伙,你的心理在想着什么?——我应该很明了。——你为什么这么想?——我也许很明了。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这么想?——去你妈的,鬼才知道!
有的哲学家将风格和行为、思想的问题归结为本能。本能是被压抑的,他会在某些时刻爆发。这个理论产生出来的很多更加伟大的理论就是战争之恶、人性之恶、生存之争能能——难道这样的结论还少吗?“人在展现本能的时候简直是禽兽还不如”、“人的天性就是互相屠杀、仇恨和对立,一旦它被激发,任何残酷的事情都将成为必然而不仅仅是可能”……。
还有的人将之归结为人的自身的束缚、秩序的束缚等等。这是我们无比企盼奇迹的出现。我们看到,世界上秩序化相对发达的国家——美国,他们创造了《超人》、《蜘蛛侠》、《蝙蝠侠》等等的双重角色电影,而且一部接着一部,乐此不疲。他们受欢迎是因为什么?大概是对现实的极度不满,对自己的过度自卑而导致的幻想在电影中的另一种方式呈现而已。由此可以料想,《化身博士》这种以恶为主导的东西,其受欢迎的程度相必也和超人们类同。

服饰、外表,由此上升到言行举止的风格,甚至更为深刻的,升华到从你的眼睛、思维而看穿你的性格、心理等等,这让我们想到了什么?
整天为了生计而奔波的人们,也许幻想着旖旎的田园风光,豪华的游艇,和性感的美人;而农场里劳作的农夫却在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边怒骂,这狗娘养的城市流氓,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整天开轿车坐豪华办公室却还要感叹命运的不公,去他妈的混蛋!
如此而已。

我们可以从我们的生活中看到我们的渴望,这是风格的作用。但我们却从不能看清我们的善变,因为人们从来都不曾明白自己希望什么。不要谈什么理想、梦想和追求,这都是你的本能在作祟,你的渴望来自于你内心的欲,哪怕你想当一个伟大的匡扶济世的行医,也不要到处宣扬你的伟大,如果你不曾从你的行为中获得你渴望的安宁平静或者救赎的快感,那你的神经根本出问题了。
善变是一个无比复杂而伟大的词,这和风格有关。千万别再用自己蹩脚的言行来为善变作注脚了。如果你滥爱,那么你是善变的,当然,如果你是渴望成为蜘蛛人,那么,你当然也是善变的,或者说你喜欢善变。千万别再为此做辩解了。不信你看看你自己,你在镜子前面看看你自己,你还认得你自己吗?
再补充一下,如果你说认得,那么,除非下一秒钟你将长眠,否则我决不相信你所说的话。

——这是我今天荒诞的、极端的论调。但是,极端,往往意味着,某一个很容易被你忽略或者遗忘的真理,正在向你靠近!就像你在找自己的车钥匙,别找了,他就抓在你的手里;就像你在找你的眼镜,别浪费功夫了,他就架在你的鼻子上!


[本日志由 bestfuzhi 于 2008-11-06 09:26 PM 编辑]
上一篇: 畫音
下一篇: 两杆大烟枪
文章来自: Original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哲学 时尚 风格
相关日志:
评论: 4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8053
ycyzy[2007-05-28 07:07 PM | | | 222.131.214.184 | del | 取消审核 | 回复回复[沙发] ]
我试图很完整、很详细的把这篇文章读完,费了好大功夫,花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读完。
因为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或者你想表达什么。
或许这就是你的成功,这就是真正的我手写我口。

——一个著名的博客(记不清楚是叫老萨还是别的什么)在今年王小波的忌辰时写了一篇关于王小波的文字,他认为王小波在写作的时候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恶意贬低王小波没,在我看来这是最好的夸奖方式:不知道自己写什么的人才最有可能成为大家,成为真正的为思想活着的人。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ycyzy[2007-05-28 07:10 PM | | | 222.131.214.184 | del | 取消审核 | 回复回复[板凳] ]
我上面说的都是废话!!!能不能删除?!

——每次我都是这样:不断否定自我,每次我一开口说话便会后悔。因为我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

——我究竟是想说些什么呢?!
bestfuzhi[2007-05-28 07:54 PM | | | 222.139.151.90 | del | 取消审核 | 回复回复[地板] ]
何必删除?

其实第二个留言很恰当的说明了我在文中表达的关于"风格"与"认识"特别是"自我认识"关于混乱的说法。
--------------------------------------------------------------------------------------------------

王小波的超越理性的率性而为的章节当然不能被我这种逻辑混乱、语序不清、言辞拙劣的东西给玷污了。

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在为自己辩解。这篇东西所能表达的唯一内容就是:我丝毫不寻章摘句、不严谨措辞,而是漫无目的、随心而发的在20分钟内草草写下这些东西。

兄弟你最后一句话说对了,我手写我心。
岂不知这正是最大的矛盾:理性往往剥夺心灵的迸发,而挑剔的读者却必须依靠理性来理解。——他们之间是有平衡的,这是大师的境界。
而我。嘿嘿,想都没想过。

——难道没发现我是为了掩饰自己在本文中的逻辑混乱而故意在标题中加上了“乱弹”二字?
bestfuzhi[2007-05-29 01:14 AM | | | 222.139.151.90 | del | 取消审核 | 回复回复[4#]
关于这篇文章,一个细心的家伙看了全文和朝阳的评论之后说,我曾经在自己的blog中过这样的观点,就在:
http://www.bestfuzhi.com/blog/article.asp?id=212
这里面。

我自己去看了一下(早忘了),原来是那个《与黑泽明说》。
哈哈,就是因为才疏学浅,我才把《与黑泽明说》写成了那个样子:
什么1、2、3、4。
其实给自己找个理由,就是没办法把它串成完成的文章。

言归正传,《与》的第一句:难以保证自传不说假话!
——这不正是《关于风格与辨认的乱弹》想说的嘛!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