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的诞生



最近看蔡骏的恐怖小说,实际上,更多的,我是将他作为一种推理和悬疑小说来看待,个中的种种“惊吓”因素,已经很难对脑部细胞产生更大的恐怖冲击了。
近几年悬疑电影比较流行,而且涉及悬疑的总会用到不少的恐怖元素。这大概是因为,悬疑本身,就是构成恐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悬念和疑问,也恰恰是最能让人产生暴躁、烦乱、害怕和慌乱心理的重要因素。

无疑,恐怖片最需要让人感受到的就是恐惧,那么,这种恐惧从何而来?
有一种,大概就是借用亲身的体验来产生心理的共鸣,造成你的恐惧。在蔡骏的《夜半笛声》中提到了一个迷宫似的地下世界,充满了黑暗、不知名的幽灵、水老鼠等等一些东西。实际上这个环境构造本身并没有比昏暗的楼梯、走廊和半夜的厕所这些传统的元素来的恐怖,但是他给我心里的冲击却远远大于这些元素,因为有了相似的亲身体验。
我的老家在福建沿海,大概初一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个多年以前遗留下来的防空洞,里面也是复杂异常。当时性格里充满了许多不安分的因素,就总是聚着几个人进去“探险”。记得有一次走得太深了,手中的蜡烛也灭了,因此迷路了,结果有一个同学就哭了出来(遗憾的是当时大家都觉得是我哭了,气煞我也!),当时真的非常害怕,有一种再也走出不去的感觉。这种感觉嫁接到蔡骏的这个小说中,就很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诱发心中的恐惧心理。
另外一种,大概就是常说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这一类的,大概都是针对那些心有愧疚或是内心充满了不安的人而设计的元素。这种恐怖小说和电影往往和侦探、推理结合起来,充满了沉重的现实意义。我特别喜欢这类电影,但是更多的是冲着侦探推理去的,至于恐怖,很多方面已经消逝在了浓重的思考氛围中了。不过,也有一些是为了让人恐惧而推理的,比如爱•伦坡的小说,还有美国电影《七宗罪》、台湾的《双瞳》等。其实,本人自认为这一类的恐惧心理的产生,只对心理正常或是受到轻微扭曲打击的人有用。倘若心志坚定或是知识水准使之不足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和不正确性,那么,恐惧心理也就无从产生。
前几天的blog里还引用了斯金纳的一句话,说是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后果导向的。这样就好理解多了。诸如原始人,他们的惧怕心理来源于对野兽的恐惧和对黑夜的恐惧,这两种东西对他们能够造成极为巨大的伤害。而反过来,这一类的伤害更甚于他们吃人的伤害,所以,他们不会对自己吃人这一行为产生恐惧,而只会对黑夜产生恐惧。
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诞生了很多杀手级的恐怖片,什么《电锯惊魂》、《Switchblade Romance》等等。这些片子中的杀手已经到了一种将“恐惧”置身度外的境界,因此,“亏心事”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上不会产生恐惧,而产生恐惧的,反而是那些善良的或者是并没有干多少坏事的受害者。
相对于此,日本人则要高明得多。总是将人的阴险的、贪婪的、自私的各种欲望交织在心理恐怖片中,给观众以沉重的压力,使观众总是在对自身的检点和对既可预知而又未知的状态中,恶梦一般的看完整部电影。
还有一种恐惧,来自于突如其来的惊吓。美国人的《惊声尖叫》和游戏《生化危机》中时有这样的场景。一般,影片都会将观众的心理调度到一个合适的范围内,然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惊吓,或有准备或无准备。这一种惊吓来源于现实的未知性,几乎无人可以幸免。

最后,说两种状况:
如果,你明知道你自己要死,一种是,你知道自己到时候是怎么死的(而且可能很惨),还有一种,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但是不知道怎么死,这两种状态,哪一种更让你恐惧?









[本日志由 bestfuzhi 于 2008-11-06 09:35 PM 编辑]
上一篇: “经典”——艺术的走狗!
下一篇: Blog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
文章来自: Original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恐惧 诞生 电影 小说 蔡骏
相关日志:
评论: 1 | 引用: 1 | 查看次数: 25829
六月飞雪Junesnow[2006-03-11 08:38 PM | | | 58.210.239.212 | del | 取消审核 | 回复回复[沙发] ]
不敢看恐怖片...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