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第一章·胜利者的蠢事
……前途充满了不吉之兆。法国的人口不及德国人口的三分之二。法国的人口没有变动,而德国的人口却在增长。在十年或不到十年之内,每年将有大批德国青年达到服军役的年龄,其人数必定比法国的多一倍。德国曾经几乎是以一国之力而与几乎整个世界作战,而且几乎征服了世界。熟知情况的人知道得很清楚:有好几次,大战的胜负安危在千钧一发之间,只是由于一些偶然事件和机会才使大局转危为安。然则,将来万一再有什么风波,强大的协约国是不是还会再度派遣几百万大军到法国战场或东线来呢?俄国正陷于瓦解和动乱之中,已变得面目全非。意大利颇有站到敌方一边的可能。英国和美国同欧洲远隔重洋或大海。英帝国似乎是靠除了帝国公民之外别人就很难了解的联系团结在一起的。将来究竟在什么形势之下,才能使参加维米山战役的强劲的加拿大军、参加维莱-布雷顿诺战役的光荣的澳洲军、参加遍地弹坑的帕森达勒作战的无畏的新西兰军、以及曾于1914年严冬坚守阿尔芒蒂埃尔战线的刚毅的印度军团,会再度开到法国和佛兰德来呢?爱好和平、麻痹大意和反军国主义的英国,什么时候会再度派遣二三百万大军在阿图瓦和皮卡迪的平原上驰骋呢?什么时候美国的二百万优秀子弟会再次远渡重洋,开到香巴尼和阿尔贡来呢?当时的法国,虽然是无可非议的主人,但已疲惫不堪,人口损失惨重;它在瞻望未来的前景时,既深感庆幸,又惶恐不安。安全在何处呢?如果没有安全,则所获得的一切似乎都是毫无意义的,而且生活的本身,即使在胜利的欢呼声中也是不可忍受的。最迫切的需要是安全,要不惜一切代价和采用一切方法,啊怕是严厉的、甚至是残酷的方法来取得它。


============================================
当福煦元帅听到凡尔赛和约签订的消息时,他非常精确地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傅智:即便是在伟大的政治家当中,真理和远见依旧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更为可怕的事,这些真理,往往也只有通过最为惨痛的后果才能为世人所承认和证明。
谁能说得清楚这些远见和卓识是否抱有猜测和臆想的成分?但是,作为最初的格局的判断,绝大多数的人缺乏全盘的考虑。最后,战争爆发,一部分担心和预测正确的人再次痛心疾首。我们可以感叹他们的远见,但是,人类几乎每次都只是记住了感叹,而只有少数人记住了远见,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危机。


============================================
群众始终不了解这种最简单的经济事实;而一心想取得选票的领袖们,又不敢向他们说清楚。报纸和领袖们一样,反映和强调流行的见解。几乎没有人出来说明:赔款的偿付,只能用提供服役,或者用车辆或轮船载运物资输出到国外去的办法来实现;而当这些物资运到要求赔偿的国家之后,除非该国是极其原始的或受严格控制的社会,否则其国内工业就会被打乱。实际上,要掠夺一个战败国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所需要的、可以搬动的东西运走,和驱使战败国一部分人担任永久的或暂时的劳役。这一点甚至连俄国现在也已经学会了,不过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利益是无法与战争的费用相比的。但当时各国的当权者竟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能超越或摆脱公众的愚昧之见,而向选民宣布这种基本的、无情的事实;即使他们说了,恐怕也没有人相信。胜利的协约国继续坚持要压榨德国,"直到这些小个子吱吱叫为止。"所有这些对世界的繁荣和日耳曼民族的情绪都有深远的影响。

傅智:这样的基本事实,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包括盲目拆散奥匈帝国。


[本日志由 bestfuzhi 于 2008-11-05 05:54 PM 编辑]
上一篇: 明·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论
下一篇: 杂谈
文章来自: Original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阅读 丘吉尔 二战 战争 回忆录
相关日志:
评论: 1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8291
LIZ[2007-08-21 08:09 PM | | | 58.211.202.50 | del | 取消审核 | 回复回复[沙发] ]
好见地!
发表评论
你没有权限发表评论!